富阳方言:数“骂”相“讥”
用“数码相机”的谐音,替本文取这样一个题目,目的在于易记。
乡村是“国骂”诞生之地,乡民是“国骂”的原创者。在我们家乡约定俗成的村骂、市骂里,一个有趣的现象是,用阿拉伯数字骂人。也不是所有阿拉伯数字都用来骂人,只是择其中的五、六、七、八、十。我查阅了有关的资料,譬如《数字里的中国文化》,但就是寻找不到数字可作“数骂”的蛛丝马迹。就是这“五、六、七、八、十”五个数字,在中国文化里,跟骂和讥毫不沾边,但在我的家乡,却是人人皆可信手粘来,人人皆可出口成骂。可见,民间语文真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课题。
这里先列举我们家乡“数骂”的种类。
用“五”和“六”作“数骂”的有:
对五到六---其意为多事、坏事、瞎操心、不切实际等。是引申义。我理解,“对”似乎有对课的意思,古时候非常讲究对课,师塾先生教学生白对黑、高山对流水。在数字中,五与十对,六与三对。硬要将五与六对,那便是牛头对到了马嘴。明知五六平仄不能相对,还是要对,那不是多事,不是瞎折腾,不是坏了既成的事实,又是什么?“对五到六”的意思就这样出来了。譬如我小时候,在家庭穷得一塌糊涂的情况下,冒昧地向父母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,如家里卖掉了一头猪,我就恳求要买一本词典,这时,父母不是说不允许,而是骂我:你不要对五到六了,这猪钱不是给你用的。在这里,“对五到六”就是不切实际的意思。当然具体的语境中,其意义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。譬如一个男人看相一个女人,趁旁边没人的时候对女人动手动脚,这时,女人会破口大骂:你别对五到六。这里,好像有不安稳的意思。
呆五呆六---呆,笨,不聪明,通常在夫妻吵架、大辈骂晚辈、聪明人骂笨蛋、内行人骂外行人时才出现。“你这个人真当呆五呆六,跟你说过多少遍了,---连~都不晓得。”这样的责骂声在乡村里贯穿着日子的始终。
痴五痴六---这个词更多的用在形容喝醉酒的人身上。因为酒喝多了,神志就不清了,就糊里糊涂,痴痴呆呆的样子了。通常男人在外面喝多了酒,回家后就要遭女人的一顿臭骂:你呀你呀,黄汤灌多了,又吃得痴五痴六了。它有变异的说法叫“痴五到六”、“戏五到醉”。这个词有跌跌撞撞、摇摇摆摆的意思,但是跟它们相比,“痴五到六”从词面上看,更有一种动荡摇摆的模样,这应归功于没有实质意义的“五”与“六”,它们插在“痴”字中间,纯粹起一种摇晃不平衡的作用,好像酒醉之人,看出去的时候,一棵树变成了两棵,一个人变成了两个,五与六,大概就是这样的幻影。
十五十六---这是个更抽象更数字化的骂声。前几个“数骂”字中,“五”与“六”不过是一个词缀,没有实际意义,而“十五十六”则纯属两个数字的连贯,但表示的却是跟数字不搭界的意思。这是个多义词,是个典型的骂词,具体表示什么,得看什么样的环境,要看菜吃饭,量体裁衣。我理解,至少它囊括了以上所有与“五”“六”有关的骂词的意义,甚或更多。如,家里好久没有闻到肉香了,某一日,男人忽发奇想,笑眯眯地对持家的女人说:咱们今天去割斤肉如何?女人听罢,立即赏给男人一双白眼,厉声说:你不要十五十六,你有钱啊?在这里,“十五十六”就纠缠了许多层意思,说浪费也可,说不切实际也有,说呆与笨也行,说做梦也没有错,反正你爱怎么理解都可以,但至少一点是同一的,那必定是指你错了,你挨骂了。
用“七”和“八”作“数骂”的有:
对七对八---它的意思跟“对五到六”相同。家乡人就是这样怪,在骂人的时候,他们有时候“五”“七”不分,“六”“八”同义。“对七对八”有时候也可说成“七对八对”,算是倒装句,但“五对六对”就不能说了,我们没有这个习惯。另外,“对七对八”后面还可以加上一句话,合起来叫做:对七对八对啊咋(什么)破布。这里的“对”,不再是“对课”的“对”,而是“撕”的意思,“对破布”就是“撕破布”的意思。撕破布大概是件很无聊的事情,已经是破布了,你还吃得有趣,在那里有滋有味地撒呀扯呀,算什么呀,若是我本来就穿着一件破衣服,你还粘在我身边,一门心思地来撕我的破衣服,你到底安的什么心呀。你看,这样一说,“对七对八“的丰富含义就原形毕露了。
毒七毒八---它的意义局限于“毒”。当然这个“毒”在我们的方言里别有一番意义,它是指脑袋不聪明、智力不正常、行为不入调等,类似于“呆五呆六”。我们通常这样说:这个人真当毒七毒八的,蛮好的事情,被他弄成这样的结局。具体情节可以这样展开:酒桌上,A一定要敬B一杯酒,B可能对A有些成见,或许是酒风不好,反正任A如何好说歹说,就是不肯干了杯里的酒,这时A闹火了,竟将自己杯里的酒水哗地一声泼撒到B的脸上,并说你B算什么东西,你不给我面子我也不给你面子,于是两人大吵起来,将好端端的聚会弄得扫心败兴。事后,人们便用“毒七毒八”来骂A的过激行为。
窝七窝八---专指不可理喻、讲不清道理的人。生活中总有那样的人,你说地球是圆的他偏说地球是方的,你说先有母鸡再有鸡蛋他偏说先有鸡蛋再有母鸡,你说世界上毕竟好人多他偏说世界上就是坏人多,反正你说公理他就说婆理,你要往东他就要往西,正确的道理他听不进,歪七歪八的道理能说出一套套,因此难免观念不入流,交际不合群,久之,人们便骂这样的人为“窝七窝八”。
十七十八---跟“十五十六”是双胞胎,长相一样,性格也一样。但两人对骂时,却是别有洞天。夫妻两人正商量一件事,说着谈着,意见发生分歧,各自面红耳赤,终至破口大骂。夫骂:十五十六!妻骂:十七十八!此时恰好有一位外乡人在窗外路过,听屋里一唱一和,以为夫妻俩正在数家里的鸡或鸭什么的,心想这户人家倒是勤劳人家。才走两步,忽又见数只饭碗从窗户飞舞出来,险些砸到自己头上。外乡人哪里知道,其时室内夫妻俩已厮打一起了,他们哪是在数家禽啊,他们是在骂人呢,骂不过索性又打起架来了。有时候,这对“双胞胎”可用于同一时间的同一人之口,那是重复强调的意思了,有点恶狠狠的样子,骂起来的时候明显一顿一顿的,万万不可连贯起来,否则就削弱了力量。可如此试骂:十五十六!十七十八!
啰里八嗦地写那么多,浪费读者时间,真是对七对八,这也许是吃力不讨好,黄胖打年糕。哈哈!